2022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貴州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應對各方面困難和挑戰,積極搶抓新國發2號文件重大機遇,堅持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季度,全省工業經濟實現良好開局,企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
一、基本情況
(一)利潤總額快速增長。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2.27億元,同比增長73.3%,高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速64.8個百分點。從全省重點監測的19個行業看,12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實現增長,1個行業同比扭虧為盈,其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同比增長2.6倍,原材料制造業同比增長54.9%。
(二)營業收入持續增長。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758.27億元,同比增長21.9%,高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速9.2個百分點,繼續延續2021年末以來的快速增長態勢。其中,采礦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6%;制造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8%。
二、主要運行特點
(一)助企紓困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顯現
從2020年開始,國家陸續出臺減稅降費、延期繳稅,小微企業減免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以及金融政策支持等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隨著政策措施的持續落實,助企紓困效果有所顯現。一是單位成本費用有所控制,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成本費用83.89元,同比減少2.8元,其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減少1.93元。二是企業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9.2%,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三是企業研發費用明顯提高,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20.44億元,同比增長40.2%。
(二)制造業帶動利潤總額快速增長
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比重為89.8%,帶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快速增長。一是利潤總額快速增長,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26.50億元,同比增長85.4%,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71.7個百分點。二是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1.3%,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三是企業各項費用有所控制,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8.82元,同比減少1.21元。
1.消費品制造業利潤持續帶動。由于元旦、春節消費市場需求增加,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大幅上漲。一是利潤翻倍增長,全省規模以上消費品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60.26億元,同比增長1倍,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56.2個百分點。其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16.24億元,同比增長2.6倍,增幅較上年大幅提高。二是收入高位增長,全省規模以上消費品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765.04億元,同比增長26.8%。其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328.16億元,同比增長64.6%。三是成本有效下降,全省規模以上消費品制造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45.15元,同比減少5.45元。其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33.50元,同比減少12.29元。
2.原材料制造業利潤保持增長。一季度,原材料價格繼續保持上漲趨勢,上游原材料制造業企業收入利潤繼續保持增長。一是利潤持續增長,全省規模以上原材料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5.76億元,同比增長54.9%,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8.7個百分點。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9.70億元,同比增長1.1倍,在上年同期扭虧為盈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二是收入快速增長,全省規模以上原材料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799.90億元,同比增長23.2%,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6.6個百分點。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240.52億元,同比增長53.8%。三是企業各項費用有所控制,全省規模以上原材料制造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6.91元,同比減少1.54元。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7.49元,同比減少2.01元。
3.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快速增長。全省以十大工業集群化為主抓手,持續聚焦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轉型,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高技術制造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一是利潤高速增長,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5.19億元,同比增長89.0%,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8.1個百分點。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1.18億元,同比增長93.1%;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4.39億元,同比增長51.9%。二是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0.3%,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0.8%,同比提高4.2個百分點。
(三)采礦業拉動利潤總額增長
隨著能源保供措施有效推進,煤炭等能源產品生產增長,同時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帶動相關行業利潤快速增長。一是利潤總額翻倍增長,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26.99億元,同比增長3.7倍。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利潤總額23.03億元,同比增長4.3倍,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2.9個百分點。二是盈利能力繼續提高,全省規模以上采礦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9.5%,同比提高7個百分點。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9.8%,同比提高7.6個百分點。三是成本有效控制,全省規模以上采礦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71.10元,同比減少8.74元。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70.01元,同比減少9.76元。
(四)大型企業發揮龍頭作用帶動利潤增長
全省大型企業繼續發揮龍頭作用,帶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保持增長。一是利稅總額繼續向好,一季度,全省大型企業實現利稅總額415.15億元,同比增長48.0%,其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96.2%,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長59.7個百分點。二是單位成本有效控制,全省大型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60.63元,同比減少4.56元;三是盈利能力繼續提高,全省大型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15.7%,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
三、需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企業虧損面同比擴大,虧損額繼續增加
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33.7%,同比擴大3.1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額65.54億元,同比增長32.5%。分行業看,企業虧損額較大的行業分別是電力行業和建材行業。受火力發電企業持續虧損影響,電力行業虧損額為21.92億元,同比增長1.4倍;受下游房地產、投資項目開工進度影響和建材價格上漲的雙重因素影響,建材行業虧損額仍然較高,但較同期有所下降,一季度,建材行業虧損額為6.62億元,同比下降34.6%。
(二)存貨、應收賬款高位運行,企業經營壓力增加
一方面企業產成品存貨增長較快,但產成品存貨周轉放緩。截至3月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23.6%,高于上年同期9.3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19.2天,同比增加0.6天。另一方面,企業應收賬款增長較快,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放緩。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23.6%,高于上年同期8.3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57.9天,同比增加1天。
(三)中小微企業虧損面擴大,經營壓力仍然較大
一是虧損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業,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中99%以上為中小微企業,企業虧損額中中小微企業占比為90.9%;規模以上中小微工業企業虧損面為34%,同比提高3.2個百分點。二是中小微企業經營成本較高,截至3月底,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微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4.11元,同比增加0.32元,高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9.61元。三是中小微企業運營效率低,截至3月底,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微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4.6%,低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中小微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26.3%;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同比增加0.9天,高于規模以上平均水平3.5天;應收賬款同比增長20.4%;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同比增加0.4天,高于規模以上平均水平7.9天。
四、意見和建議
一是貫徹落實國家政策,切實幫助企業紓困。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州省工業企業紓困解難實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用好用足財政稅費政策,一是深入落實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小型微利企業減征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以及延緩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繳納稅費等政策;二是強化紓困資金支持力度,統籌各類專項資金給予企業資金支持,尤其是暫時面臨困難但有市場、技術有競爭力的企業。
二是推進企業產銷銜接,保障企業資金鏈穩定。一是組織開展供需對接活動,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強化企業產銷對接,同時促進大型企業擴大向中小企業采購規模。二是加強大型企業應付賬款管理,對逾期占用、惡意拖欠中小企業賬款行為,加大聯合懲戒力度;推動各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及時支付采購中小企業貨物、工程、服務的賬款,從源頭防范層層拖欠形成“三角債”。三是暢通企業融資渠道,引導金融機構準確把握信貸政策,避免出現行業性限貸、抽貸、斷貸等情況;推動銀行制定中小企業信貸通專項配套制度,進一步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是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幫扶力度。一是優化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方式,根據中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切實摸清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對企業給予個性化、差異化的政策指導和支持;二是進一步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實施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政策,同時增加對中型企業的政策支持;加強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中小微企業。三是引導企業開拓創新,抓住國家各項財稅政策紅利,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催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推動中小微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
原標題:工業效益總體向好 助企紓困仍需發力
我要評論